作者: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7-07 09:38
□郭顏蕾
清江一曲抱村流,長夏江村事事幽。自去自來梁上燕,相親相近水中鷗。
老妻畫紙為棋局,稚子敲針作釣鉤。但有故人供祿米,微軀此外更何求?
——杜甫《江村》
曾經,他滿懷豪情壯志要報效朝廷;曾經,他寫下一首首憂國憂民的詩篇。
如今,他早已離我們遠去,但那些不朽的華章卻穿越歷史的隧道,讓后人獲益良多。
他被人尊稱為“詩圣”,他也確實是稱得起這個名號的。他的一生,經歷過幾多坎坷不平、艱難困苦,卻始終能心懷百姓疾苦,用一支神奇的筆記錄著社會現實的變遷。
“正是江南好風景,落花時節又逢君”。這是他的諸多名篇中的兩句,也是我中學時代最喜歡的詩句之一。一眼掃過去看似平淡無奇,可當你了解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后,會不由得發出一句贊嘆:好一個“落花時節”!他既寫出了時令更替時景色的蕭條,也感嘆著自己的衰老,更反映了“安史之亂”后唐朝的衰退和敗落。一石三鳥,讓我不能不佩服杜工部的才華與用詞的高妙!
這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都在憂國憂民,感嘆百姓的艱辛,哀嘆朝廷的昏庸,長嘆自己的不得志。那沉郁的文字有著力透紙背的深刻,串聯在一起就是一段鮮活的彌足珍貴的“史詩”,是代表百姓們發出的泣血的控訴!
他經歷的滄桑曾使我以為他的詩總是沉重的。直到有一天學了那首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,那種歸心似箭的歡喜之情躍然紙上,讓我明白他是愛國的,他是戀家懷鄉的,他一直都在思念故土,想著回老家去,那“今春看又過,何日是歸年”的詩句,精準地表現了他焦灼的心情。《江村》是杜甫攜家入蜀后完成的作品,終于暫時能有一個安靜的棲身之處,老杜難得感到了些許的輕松與愜意。我特別喜歡其中的“自去自來梁上燕,相親相近水中鷗。老妻畫紙為棋局,稚子敲針作釣鉤”。當中流露出來的輕快俊逸和質樸溫暖是多少人向往而不得的啊!只是這種快樂與和諧并沒有持續多久,這首本是描寫閑適心境的詩,寫到最后還是流露出了落寞與悵然之情。或許,他又在思念故鄉了吧?
但最終,他未能親眼看到故鄉熟悉的一切,在歸家的舟中,他永遠地閉上了那雙洞察世事的眼睛。孤零零的小船似一片落葉飄搖在江中,此情此景,是何等的凄涼!他的晚景孤苦凄楚,花白的頭發、枯槁的面容,銘刻著一世的滄桑。他真的老了,不再有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的豪放,不再有“白日放歌須縱酒”的情懷,那跟了他幾十年的酒壺也在年老后被擱置于某個角落,沾滿塵埃……
誰也不能回到過去,就像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一樣,所以無從知曉那歸鄉的小船上究竟發生了什么。只知道,他走了,帶著終未見故土的深深遺憾;他走了,帶著百姓對他的不舍;他走了,更帶著千百年來后人對他的景仰與歌頌。
也許,他會感到些欣慰吧?也許……